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一二三自由日65周年 莫忘來時路艱辛 珍惜自由的可貴

         放大字型圖示 放小字型圖示 列印圖示


  民國四十三年一月二十三日,在韓戰中被聯軍俘虜的一萬四千餘名共軍戰俘,因堅定反共立場,經我國與聯軍交涉後,恢復自由之身,稍後到達臺灣。這群反共義士乘坐軍用卡車,分別在基隆和臺北遊行,接受民眾張燈結綵,熱烈歡迎。為了紀念此一重大事件,政府明定當天為「一二三自由日」,彰顯反共的歷史意義。
 隨著時代浪潮褪去,在早已享有民主自由的我國,許多人對這個特別節日已不復記憶。《榮光雙周刊》特別在事件發生後六十五年的今天,以專文紀念這個具有重大意義的日子。
 
韓戰戰俘
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,美國及蘇聯以北緯三十八度線為界,分別占領朝鮮半島並成立政府。三十九年六月,北韓越線攻擊南韓,聯合國通過決議組成聯軍,援助南韓政府,並授權美軍統一指揮聯合國部隊。
 九月,聯合國部隊在仁川登陸,北韓部隊倉皇向北撤退,並向蘇聯及中共乞援。十月,中共組織「中國人民志願軍」,數十萬大軍祕密渡過鴨綠江,攻向由美軍率領的聯合國部隊。
 中國人民志願軍的成員中,有些曾隨國軍撤守金門後,又被派往大陸作戰,因所屬軍團叛變投共,最後被編入解放軍;也有人原是學校教員等,中共政權為了消滅他們,將這些異議知識分子送上朝鮮半島戰場。
 中國人民志願軍渡過鴨綠江邊境參戰後,雖一度迫使聯合國部隊後撤,但因志願軍並非訓練有素的軍隊,與聯軍進行大規模戰鬥時,志願軍設有人數眾多的督戰隊,只要隊中有後退或停下腳步的官兵,就會以機槍掃射,無情殺害;逼得官兵只有在喧天戰鼓聲中,冒死往前衝殺,以人海戰術和聯軍對抗。
 聯合國部隊砲火猛烈,加上中國人民志願軍士氣低落,許多戰俘回憶,一旦被聯合國部隊包圍,大家都自動放下武器,但詭異的是,誰都不敢先舉手投降,因為彼此不信任,害怕身旁戰友突然把槍口朝向舉手投降的自己。
 隨著聯合國部隊攻勢漸增,大批中國人民志願軍被俘,主要被關押在巨濟島等地,收容所裡擠滿投降官兵。
 
何去何從
 四十年底,第一次停戰談判於板門店舉行。中共要求聯合國部隊無條件遣返所有戰俘,但被對方拒絕。稍後韓境聯合國部隊總部重申自由遣返戰俘原則,原因是所獲十餘萬戰俘當中,總計有兩萬餘名共軍戰俘,其中多數表明誓死不願遺返中國大陸。
 四十二年六月,戰俘營中有一萬四千餘名共軍戰俘,不願再返回中國大陸接受中共統治,戰俘們為了表達追求自由的強烈意願,有些人上書請求釋放並准其到臺灣;有些人在身上刺下「反共抗俄」等刺青,有些人甚至以自己寶貴的鮮血,當做紅色染料,自製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。最後雙方達成協議,戰俘可以自由決定自己的去向。
 
赴韓策反
 上述過程中,我國也曾祕密派遣對大陸心戰和策反活動人員,以各種身分掩護,化名赴韓進行組織策反工作。四十二年,艾森豪當選美國總統後,宣布終止「臺灣海峽中立化政策」,並藉此暗示我國對中國大陸採取軍事行動,試圖開闢第二戰線,迫使中共同意韓戰停火。
 是時蔣公在外交會議當中,接受屬下妥為運用戰俘的建議,並籌派相關人員負責此項工作。
 四十二年春,我方工作人員以陸軍副武官身分掩護,赴韓以化名成立指導小組,就近策動戰俘營中傾向我國者。小組當中包括駐韓大使等外交人員、地下工作人員、華籍譯員,甚至是記者等,對於號召戰俘發揮了重要作用。
 
戰俘獲釋
 四十三年一月初,聯軍統帥部為人道與正義立場再次鄭重聲明,請負責戰俘事宜的印度代表,須將全體反共戰俘依志願遣送。一月二十三日清晨起,一萬四千餘名中國大陸籍反共戰俘、七千多名韓國戰俘,終於得到自由。
 稍早我國海軍出動十五艘中字號登陸艇與多艘護衛艦,赴韓接運一萬四千餘名戰俘來臺,十五艘中字號登陸艇分為三批,每批各五艘,在美軍船艦及飛機護衛下,直駛基隆港。尚有百餘名傷病戰俘,因為不能坐船,則商請美軍派遣軍用機,二十三日上午由漢城(今首爾)起飛,下午抵達松山機場。
 
自由之日
 反共義士來臺,對我國政府具有軍事、外交上的重要意義。在軍事上,義士來歸,增進我國對中共軍情的了解;部分義士來臺之後,選擇加入國軍,也增強了保衛臺灣的戰力。也有義士經政府輔導投入公共建設,為我國經濟起飛做出貢獻。
 為讓這群反共義士得以安享晚年,臺灣省政府初在桃園虎頭山成立「生產輔導所」,六十年改隸輔導會,更名為「反共義士輔導中心」。六十四年擴大遷建到現在新北市三峽區白雞山麓「忠義山莊」現址。八十三年成立「臺北榮譽國民之家」,讓義士有頤養天年的處所。目前安居於此的義士們,享有完善的醫療照護、休閒設施,並有定期慶生會、才藝嘉年華、戶外旅遊等;榮家家史館也保存了軍帽、軍服、遣返名冊及獻給國家的浴血國旗等,見證義士們走過的痕跡。
 臺北榮家在今(一○八)年一月二十三日自由日當天,邀請「臺灣優質生命協會」到榮家與榮民長輩們同歡,多位藝人以精采演出,向義士們致敬。榮家表示,自由日活動不僅表達對義士們的敬意,也期望下一代更深入了解這段歷史,並省思民主自由的真諦。榮家收容的韓戰義士人數一度多達逾千人,歷經一甲子歲月,人數已不如以往,但韓戰義士反共與堅忍的精神永存不朽。 
 韓戰中被俘的三分之二中共官兵,自願選擇回歸中華民國,無異是我國與共黨間對抗的一項外交勝利。此後,蔣廷黻代表在出席聯合國阻止中共入會的辯論時,屢屢引此事實做為鐵證。「反共義士」之稱,也開始用於之後的反共來臺者。
 「一二三自由日」不僅在我國和中共的歷史紀錄中,占有重要位置,對參與韓戰的聯合國各會員國、戰時派軍監管戰俘的印度等國,也是不能遺漏的一頁。因此我國政府特設「一二三自由日」以紀念這起事件;其後,在泰國曼谷舉行的第一屆世界反共聯盟大會中,更獲各國一致通過,成為「一二三自由日」的由來。八十二年改稱「世界自由日」,我國及世界各地反共人士,每到這個時期皆有一系列慶祝活動,期許眾人不要忘記義士爭取自由的艱辛,以及珍惜自由的可貴。(文/陳巍杉整理)
 
(點閱次數:237)